二戰102,閱讀滿分,感謝送佛團隊

by hik46p09(hik46p09)

原文請見PTT

https://www.ptt.cc/bbs/TOEFL_iBT/M.1649489324.A.E74.html?fbclid=IwAR0wp7RQWCT_V45BMbsNaF3Ka89xI1--OzeWPPlHSmXnKB_P5RCbOwXeVj8

英文能力背景:指考72(無倒扣)
歷次考試分數:
93(R28, L22, S21, W22),於2020十月
102(R30, L26, S23, W23),於2021十月
英文一直都是我大學以前最頭痛也最害怕的學科。或許是教材多數不對我胃口的關係,大學以前我都沒有認真念英文,而每次考試後,我都只能看著勉強及格的成績,幻想這破英文不會妨礙我未來的發展。然而,念碩士班時,我開始認真地想要出國攻讀博士, 英文也因此成為不得不跨越的門檻。
剛畢業時,我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上,在2020夏天才開始比較有系統地面對托福。當時我聽力和閱讀只練了十回左右的TPO,寫作也只練了兩三篇作文,以為足夠後就去考試了。不用我說,這種程度的準備離足夠還十分遙遠,看到成績之後,我灰心到直接放棄了當年的申請。2021春天,我想至少再認真準備一次,要放棄也比較心安理得,就在各種調查與試聽之後加入了送佛。

送佛最令我驚訝的是寫作課。相較於聽、說、讀都只有兩三堂課,Wendy老師的寫作課佔了整整五節,而且每周都會寫一篇文章。這樣大量的寫作雖然沒有直接反映在我的寫作分數中,但每週在修改作文、查單字/用法/搭配詞,或是調整句型時,我對英文的熟 悉度就會因此增加。我認為第二次考試進步的分數大概有一半是來自於此。JJ課則是送 佛另一大特點,Austin老師的論點分析應該是獨立寫作最重要的一件事,畢竟主題句歪掉的話,範例大概就偏到外太空去了;口說JJ是考前必上,課堂上Jeff都會讚美我們講 得好的地方,然後提醒我們哪邊還要加強,對培養信心和穩定性十分重要。最後,Joyce老師的考前抓漏真的很佛,跟Joyce老師在考試前把所有科目都走一遍,就不用怕有沒有漏掉哪個重點了

我在課程結束後過了一陣子還沒考試,本來很怕隔了幾個月才找Joyce老師會不會太白目,但後來發現真的想太多,老師一樣非常熱心幫忙。

接下來是聽說讀寫各科的心得,從閱讀按順序開始。由於工作(研究助理)的關係,我一直需要讀大量的英文論文。此外,由於網路上的中文資料品質通常都很差,我無論是找工作或興趣方面的資料都習慣用兩種語言找,也就比較習慣閱讀英文的文章。我相信只要英文閱讀量(與頻率)足夠,托福閱讀共七八百字的文章不會很難看完。托福的文章有 一個特色是結構很緊密,每段都大概在講一件事,或一小段脈絡。因此,考試時只需要像Austin上課那樣,每讀一段記一下這段的脈絡、做題目,再繼續往後讀,就可以看完 整篇文章(就算有沒題目的小段落,我還是會順著看完)。因為時間緊迫的關係,考試的時間管理就很重要,每段落的題目都不能卡很久,最後一定要留時間給總結題。總結題有時候會出現有兩個選項在總結同一段的狀況,其中一個絕對是錯的,而且錯誤答案通常錯在細節,或是花很長一句話在說文中快速帶過的小事。這種狀況如果出現在前兩篇文章,又無法快速辨識出正確答案,就很可能會拖到時間。因此,真的卡到超出每題18 分鐘的配額的話就需要停損,趕快寫完全部的題目(印象中只要閱讀的時間沒用完,都可以回到任意文章的任意一題,不需要非常緊張)。

跟閱讀很像,聽力也非常需要每天聽足夠多的材料。因此,我會比較建議找到有興趣的切入點,再在YouTube上挖掘較深入的聽力材料。我自己是很愛聽瑞典樂團Sabaton的歌,而因為他們每首歌都跟一個歷史事件有關,我就會在YouTube上找解說這個事件的英文影片,就漸漸熟悉怎麼聽一大篇英文課程了。準備考試時,我每天都至少會聽2題TPO(考前當然一天一整回了),但寫完題目後一定要重複聽個一兩次,聽懂後才會往下練別的部分。我自己是覺得聽力的講座(lecture)部分問題比較小,因為五分鐘的講座只考5題細 節題和1題主旨題,比較分散,少聽一個資訊就是錯一題,不太會影響整篇文章的理解。 但對話(conversation)部分就比較麻煩,大概兩分半鐘要考4題細節題和1題主旨題,幾乎每一秒都不能錯過(錯了可能會一炸好幾題),聽的時候就需要全神貫注,也需要更多練習。筆記的部分我比較推薦Joyce老師上課的做法,覺得大概可以分段就直接分段,這樣比較不會在要分段還是不分段之間產生猶豫,進而影響資訊接收的品質。另外有一個小技巧是聽到最後一題時,如果時間有剩,不要按下一步,就可以休息到時間結束,緩和一下考試的疲累感。

托福大魔王應該是口說,畢竟對我而言,口說能爭取的分數比較有限。在離考試還有一段距離時,我通常會跟朋友用英文聊天、討論議題,或解說一些觀念,來習慣用英文表達想 法的過程。考前就是按部就班練TPO和JJ課上的材料。獨立口說的題目其實可以在一定幅度內重複使用,一題練過之後,如果過幾天已經忘乾淨了,就可以再回收利用一次。而獨 立口說也最需要廣泛的練習,我考前甚至會亂想一堆和Q1很像的題目,藉此擴大練習範圍 。整合口說比較像是在練習速讀、精聽、整理資訊,以及口語表達。對我個人而言,整合 Q2(校園生活題)是最困難的問題,我閱讀的部分常常看不太完(其實考試時也只有看到第二個論點,沒看到支持論點的原因),這時候我是用已有的材料直接講下去,沒聽到又想不出來的東西就跳過,不要中途崩潰就好了。考試中答題時間的控制非常重要,因為要維 持穩定而清楚的聲音,語速絕不可能很快。答題時,我會做三件事來篩選資訊,並控制作答時間:首先,聽音檔寫筆記的時候,我就會開始挑選重要的概念。例如Q3教授用自己的經驗說明一個觀念時,通常會講很多句話,其中可能會有很多意義相似的句子(例如兩三 句話都在說他會模仿朋友的行為),這時就記幾個字總結這些句子就好,不需要全部寫在筆記上。其次,在20/30秒的準備時間中,我會盡量篩選出必要的概念,以Q2為例就是文檔作者或學校想做甚麼(1句)、文檔的2個論點與原因(2句)、音檔學生是否贊同文檔(1句) ,以及學生贊同的理由與原因(共4句),在準備時我會盡量篩選或重組出這八句話,其他相對次要的細節就直接放生。需注意的是,如果前一階段筆記太多,篩選資訊的時間就會拉長,這就是為什麼記筆記時就要開始挑選資訊的原因。最後回答問題時,我會一邊講,一邊注意時間和確認還有多少材料要說,如果時間不夠,就只講最重要的材料(上面那八句);如果時間充足(可能情形:在講前半段,但後半段材料不多,或是後半段已經講一半了,還剩下約20秒),就可以補充一些細節。

寫作我想沒有什麼捷徑,大概就是一直寫,然後熟悉如何架構一篇可以表達自己想法的文章。去年考完第一次托福後,深感寫作實在太差,我在工作上就盡量使用英文寫研究文件,藉以提升英文寫作的熟悉度。大概也是因為這樣,整合寫作對我而言算是相對好寫的題目,練到最後就有一個習慣的寫作方式,照著填入資訊、調整文句,再變化句型就好。獨立寫作就比較棘手了,我得承認我的練習量還是有點不足(School和Society的題型還是有寫超過5篇就是),考試時主題句寫得不太順就算了,第一個例子還寫一半突然覺得沒有緊 扣主題,只好趕緊修改。現在深感Austin老師說的練20篇獨立寫作真的是很基本的要求, 如果目標是100+的話,沒練滿20篇真的很抖。而且其實申請學校時都會有很多一兩百字的小文章要寫,那真的是再考驗一次寫作能力,因此,練習寫作絕對是學英文最好的投資,投資報酬率絕對比背一卡車單字還高。 總體而言,我想對於我這種英文底子很弱的學生來說,最欠缺的一定是大量的練習。雖說學一種語言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生活中運用該種語言,但臺灣很明顯沒有使用英語的環境,因此,適當地把興趣和休閒運用在練習英文之上是十分重要的。我個人非常建議從有內容的英文歌曲入手,也就是背後有故事可以讀的歌。再次以Sabaton樂團為例,聽完Fields of Verdun (凡爾登平原),我就會去查凡爾登戰役的資料,也會去聽YouTube上的歷史愛 好者聽完這首歌之後的反應,還可以順便發現一些有趣的小知識,例如魔戒電影的You shall not pass其實是從凡爾登之役的They shall not pass來的。最後,如果想好好唱這首歌,就會去注意每個字的發音、咬字,還有時態變化。這整個過程中,就練習許多的 閱讀、聽力,和口說了。

簡而言之,利用自己的興趣和特點作為切入點來學習英文,我認 為是每個人獨有的增進英文能力的敲門磚。我認為我這一年在考托福的過程中是相對幸運的。我的工作環境讓我能夠維持一定的英語熟悉度,也一直有人能陪我練習英文。而2021三月附近踏入送佛的教室也是意料之外的好運,我一開始其實以為自己會去別的地方補習,但Joyce老師只用半堂課就說服我留下來 了。在家考托福時的考官也非常友善,讓我安心許多。雖然這次備考到考試之間被疫情拖了一段時間,也數次想要放棄,但最後卻得到比預期還好的結果,對此我感到十分感激。
對於還需要與托福苦戰的朋友們,我希望以邱吉爾的一句話做結: Never yield to force. Never yield to the apparently overwhelming might of the enemy (Churchill, 1941). 做為臺灣人,你們絕對不比英國國民軟弱,而托福也絕對不比第三帝國強大,只要奮戰不 懈,我相信你們必然可以擊敗這個敵人。